项目立市打造工业强市战术报告
项目立市打造工业强市战术报告 提升产业特色。首先是要抓“原创”把产品质量搞上去,实施品牌战略。把品牌数量积起来。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帮助企业关注科技场,捕捉科技信息,主动积极寻找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伙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鼓励企业主动靠大投强,以特色创优势,以优势创品牌。其次要抓“整合”利用已有的特色品牌资源,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第三要抓宣传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场占有率。第四要抓奖励,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要分层次给予重奖。同时,要引进和培养一支高技能的人才队伍,积极实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和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特色的不断提升。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从2000年起,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已由2000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200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全市工业税收由2000年的98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0%增加到44.4%其中规模企业26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年全市产值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2家,产值过亿元的2家。荣祺牌”茭头、红菱牌”水生蔬菜、福景牌”木制品等成为场上的知名品牌。黑杨加工产业发达,全市杨树面积达50万亩,目前全国最大的黑杨生产基地市,并获得了中国黑杨之乡”美誉。苎麻加工业已与全国20家大型纺织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产品远销安徽、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并出口西欧、北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去年苎麻产品出货值1320万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特色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初步形成。产业不强,问题:规模不大。投入不足,体制不顺企业规模较小,整体素质不高。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年产值13.4亿元,实现税收1800万元。但其中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由于部分民营企业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转换而成,一些陈旧的设备和厂房无力及时更新,导致产品档次低,效益差。就农产品加工业而言,同样存在重视粗放产品加工,忽视产品的深加工增值问题。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资金,投入不足。贷款难,筹资难,已成为制约市域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为追求最大效益,对市一级下放的贷款额度很小,不仅没有将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反而将从市级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大中城,有的银行对市级只存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起步基础差,特别是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缺乏透明度,经营风险和人为风险高,使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望而却步。三是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漠,抵押与担保受限。四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企业筹资缺少信用服务平台。破解瓶颈难题。一是要抓好企业诚信建设,拓宽融资渠道。营造诚信环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监督信用行为,组织信用评估。把不守信用的企业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使之难以在场上立足。二是帮助企业摒弃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管理职业化,建立符合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支持本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是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可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股、民间集股等办法建立担保基金。五是要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投资转移到工业项目上来。六是要支持鼓励企业上,发挥企业直接融资的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要根据园区的不同功能与特色,加快园区建设。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提升园区品位,为民营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提供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二是要明确主导产业,创新机制,加快产业集聚。要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淘汰产业的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业已形成的支柱产业,按专业化分工协作要求,优化整合,形成地域产业链。三是要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招商引资。要立足资源特点和区域优势,认真筛选、编制、准备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场前景广阔、预期效果理想的新项目,为园区做大做强夯实项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