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汇总
专题介绍 生活,幼儿学习的源头活泉 ——幼儿区域性学习的实践与感悟 田林一幼 曾雅芳 大千世界千变万化,缤纷多姿,孩子们生活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无时不在接触着这一切,因而生活是幼儿学习最鲜活的源泉。如果脱离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 我们在幼儿的生活中寻找和挖掘有价值的信息,选择贴近于幼儿生活的区域学习内容,尽可能融入幼儿经历过的生活素材,将环境材料生活化,赋予幼儿区域性学习以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 1.生活原生态 我们直接撷取了生活中的一些内容和状态, 将幼儿经常接触的、熟悉的有关人、物、事延伸到幼儿学习活动区域,这时的区角犹如幼儿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延续, 显得亲和自然。面对那些熟悉的、亲切的事物, 幼儿再次经历了生活。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 同伴间产生共鸣, 从而引发、保持幼儿较稳定的互动兴趣。 案例:中班区域学习活动“出租汽车公司” “出租汽车公司”是中班主题“我在马路边”的一个区域学习活动,来源于孩子们的一次关于“乘车”经验的讨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当有一幼儿说:“我出门坐得都是出租车。”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幼儿们的话匣子被打开了,关于出租车的各种说法和问题在班里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上海有哪些出租汽车”,“出租车的叫车电话是多少?”等等,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幼儿社会生活,情感的真实表现。 这样,自然生成了区域学习活动“出租汽车公司”,这一学习区角就像是一个社会的小窗口,再现了孩子的生活情境。幼儿通过扮演小司机、小乘客的角色,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习以自身行为来遵守行车规则及安全,并在打电话记录车牌游戏情节中学习数学。瞧!大纸盒做的小汽车停放在停车场相应的位置上,我们的出租车小司机忙得不亦乐乎,按停车卡的图形、点子数为每辆小车贴上车牌号码,并在小小记录卡中记载每辆车的出车状况。孩子们的记录方式是各式各样的,黄色小圈表示强生出租车,绿色小贴纸表示巴士出租车;在车牌号码一栏里,孩子们画圆点、画图形、写数字,使用数字小印章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这里,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尽情表达的机会,引导运用数物对应、点数对应、数形对应等方式,感知、体验,并理解数字的意义。 案例:中班区域学习活动“幼儿园里朋友多” 针对班级幼儿近阶段争执吵闹的现象,老师开展区域学习活动“幼儿园里朋友多”。活动初期,老师设计了游戏活动“猜猜这是谁”,让幼儿通过对同伴小时候照片的辨认,比较等方式,了解自己及认识生活在周围的朋友和亲人。 在这个学习情境里,就发生了有趣的一幕:女孩拿着照片一个个的问同伴“这张照片是你吗?”询问了很久一无所获。男孩给予了提示:“看看他的脸上有什么地方很特别,请你看仔细。”小女孩瞪大了眼睛,看看照片,看看男孩,边笑边嚷嚷:“照片上的人就是你呀,脸上的黑痣和照片上一模一样哦!”此活动,让孩子们开始关注同伴,体验到了与同伴共处的快乐。 中班的孩子已逐渐学会交往,为了增进孩子间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老师在该区域中开展了新的学习活动“和好朋友留个影”。当两个好朋友因为要选择各自喜欢颜色的卡纸做像框而发生分歧时,老师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婷婷取来了鸣鸣喜欢的粉色卡纸,提议:“我听你的,就用粉色卡纸做像框,像框旁边的花,用我喜欢的红色来做怎么样?” 婷婷的意见得到了鸣鸣的赞同。老师给予及时评价:“遇到事情好好商量,互相谦让,就是真正的朋友,你们的留影一定是最漂亮的!”听到老师的表扬,两个好朋友开心的抱在了一起。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运用多种不同方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彼此间积极的互动中,增进了友谊。 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些看似平凡却有意义的内容, 能使区域学习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联。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生活, 同时也可将自身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活动中去。反映生活原生态的活动素材,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2.生活变奏曲 我们将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进行整理和设计,帮助幼儿有意义地模拟生活。但是幼儿的学习不应仅仅复制生活,而应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再认识和再创造。 因此,幼儿必须在熟悉的情境中重新思考如何生活。对生活的理解、及对生活中有关问题的关注将支撑他们的活动兴趣,挑战他们的活动能力。 案例:大班区域学习活动“我和别人不一样” 幼儿每一阶段的体检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幼儿自我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于自己的身体,他们充满认识的兴趣。 当视力、体重检查结果在班级宣传栏公布之后,许多孩子在此留连忘返。“名字下面的红杠杠表示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不合格?”“我和桐桐体重检查结果是一样的,和你比比吧!”老师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比较自身与同伴的异同本身就是一个游戏的探究活动。于是,设计区域学习活动“我和别人不一样”,在此活动区域,老师提供听诊器、体重秤、软尺、记录卡等材料,创设身高、体重、视力等便于幼儿自主测量记录的环境,鼓励幼儿在比较自身与他人不同的过程中学会使用测量工具,从而认识不同测量单位及表示方法,帮助幼儿逐步提升自我认识及评价水平。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生活与数知识的有机结合,让幼儿的学习区域又找到了新的探究空间。“心脏在身体的哪里,帮我找一找”?“一分钟秒针转几圈,你来看时间,我来数心跳”。“身高、体重测量单位是什么?测量工具上面有,快来找一找”……同时, 记录汇总表和班级之最的墙面环境,以流动小红旗,记录比较汇总结果的形式,动态延续幼儿的学习热情。 多种认知经验的整合,多种教育因素的有机结合,推动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如:测量过程中的读数、数数,记录过程中的比较、统计等,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不仅巩固了习得的经验,还运用了数学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并且在教师给予的正常测量范围标准的隐性提示下,形成幼儿科学健康的生活观念。 案例:大班区域学习活动“地图的秘密” 动物世界有趣又神秘,孩子们时常充满着兴趣和好奇。结合“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我们决定带领幼儿去“上海动物园”春游,走近现实的动物世界。由此,春游前期老师和幼儿有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们要去动物园看哪些动物”?“动物园那么大,能不能找到我们想看的动物”?老师不失时机的开放集体教学“参观动物园”,幼儿通过对“动物导游图”的观察学习,了解地图的基本作用,从而引发幼儿对地图上的符号、文字产生兴趣。 那么,如何将幼儿的兴奋点转换成他们的生活实践经验呢?“动物园有那么多小朋友喜欢的动物,怎样能找到它们,请你学做小导游,找找哪条线路比较合适”?老师的提议得到了幼儿的积极响应,有的建议先乘坐“野兽区观光小车”参观,因为那儿的动物最多,还能看到驯兽表演;有的提出,动物园的入口和进口离的比较近,从入口进去绕圈按顺序走到出口,一定能找到许多动物朋友;有的建议,自己画一张简易地图,不光要有动物小图片的提示,还要注意导游图上的某些标志……根据孩子的意愿,老师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幼儿在区域角里合作制定一份游园计划书。在这里,老师提供“上海动物园导游图”、记号笔、粘纸、图画纸的活动材料,满足了幼儿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小组的讨论,集体的交流促使幼儿以自己的方法给予答案,初步建构幼儿的空间方位概念,提高了运用标志符号的能力及幼儿间自主协作的能力。动物园的参观活动给予了幼儿验证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