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工作计划(共9篇)
高血压患者工作计划(共9篇) 第1篇:高血压患者中医年**区高血压患者中医 健康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区高血压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清卫发„‟88号)相关要求、项目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试点地区协作组的要求,我区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中医治疗的有效途径,充分履行慢病防控职能,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保障了辖区居民身体健康,现将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总结年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此项工作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和不足,结合年慢病防治措施和《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应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要求, 进一步大力开展中医药防制工作以高血压病为重点,结合控烟、控酒、饮食干预等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截止7月30日,我区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达 *人、占比为*。 二、主要做法 年在。。。。基础上,今年社区工作重点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预防保健为重点,以健康和健康促进为手段,突出中医药特色,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知识,引导社区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采取的措施有: 1.进一步加强宣传 在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中向社区、农村居民宣传中医“简、便、廉、效、验”的特有优势,义诊活动受益居民近千人次,在义诊过程中先期开展项目筛查活动。在日常诊疗过程中突出中医特色,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机构积极开展药膳及中医耳穴治疗高血压项目。编制印发中医药健康处方、中医养生手册和中医保健常识图册等,发放共近10000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宣传中医养生、防病治病知识。各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举办的健康讲座中贯穿中医药知识,充分利用进“街道、社区、乡镇”为居民举办专题讲座,普及中医慢性病保健常识,着重突出中医的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特色内容。 2.进一步加强培训 进一步加大规范管理力度。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要求,各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着手对项目医护人员和慢病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有利于提高数据监测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经费不足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希望项目组能在经费、设备上给予支持。 2.队伍建设问题 队伍中,中医人才缺乏,特别是能将中医药服务融合到社区卫生保障体系中的专门人才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以前从事的是专科诊疗项目,各基层医务人员必须从单一的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转变。另外,相比上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卫生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好的人才难引进,现有的人员难调出,影响了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活力。希望项目组在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工作中,能在人员培训上给予指导,使医护人员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下一步打算 在**年的工作中,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医在高血压科学规范管理方面的新机制,进一步拓展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控服务的新功能,加强片医团队素质培养,努力开创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区卫计委 ***年8月15日 第2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试点地区协作组年工作计划》的项目要求,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中医治疗的有效途径,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特制订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检持以人为本,以“未病先防”为重点,继承发扬中医“治未病”理念,探索中医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有效途径,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发挥中医治疗优势的同时使百姓得到实惠。 二、项目目标 通过实施基本该项目,对城乡居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实施中医干预措施,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完成1000样本的糖尿病和1000样本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同时进行效果评估,观察周期为1年,201?年完成。 三、项目计划 1.该项目具体由中心进行实施。 2.各中心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选择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0人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各社区名老中医制定各性化中医治疗方案。 3.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管理档案”,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和每月2次随访。 4.我区人均经费标准测算为500元。 5.根据项目要求完成为期5个月的健康管理工作,管理过程中各中心将及时上报监测结果,我局对数据进行汇总评估,向组长单位报送工作总结。 四、项目内容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对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纳入管理项目,进行中医药治疗,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1.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 1.1高血压患者筛查。 发现途径: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量血压;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量血压;通过宣传让患者主动与中心联系;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 筛查: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1.2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体检。 进行1次较全面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等一般体格检查和血钾浓度、血钠浓度、血常规、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B超等实验室检查。老年患者建议进行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初筛检查。 1.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要进行1次面对面的随访。内容包括测量血压做出评估,测量体重、心率,空腹血糖,计算体质指数(BMI),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服中药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医健康。①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及日常生活中中医药保健锻炼。②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如中医药制剂等,2周时随访。③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1.4中医干预措施 (一)生活起居:生活起居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确的生活方式对轻型高血压患者具有肯定的降压作用,即使严重的高血压患者也会提高药物的疗效。 (二)药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