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2.3社会行为
初中生物资源*精品文档*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达尔文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5.2.3社会行为 教学 目标 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教学 重点 1.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教学 难点 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就是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1、蚂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在蚂蚁的群体中总共生活着以下四中类型:雌蚁、雄蚁、工蚁、兵蚁。它们的分工是不一样的。工蚁的智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管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门的“产卵机器”,也叫后蚁。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不能移动。工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2、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中还存在等级。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作为“首领”的雄狒狒在群体内部是“常胜将军”。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3、牧羊人是怎么放牧的吗? 小组回答:牧羊人只要只要管理好“领头羊”就可以了,羊群中的其它羊会跟着这只“领头羊”走。 4、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 小组回答:有些动物,他们的本领不足以使自己与其他动物有一对一的抗争能力,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狼就是这样一种动物。 集群也有其他作用,如极地生活的企鹅,常常是成千上万的聚集在一起,可以相互取暖,又如,猴子们也不得不联合起来以防不测。 集群生活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食物、敌害以及生存条件的适应。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动物之间常常进行“通讯”行为。所谓的通讯是指:“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想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1、蜜蜂的群体生活如何? 小组回答:蜜蜂群体是有组织的,各有分工的,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繁衍。 (1)蜂王负责产卵,繁殖后代。 (2)工蜂负责建造蜂房、采集食物、抚育后代、照顾蜂王、防御敌害等。 (3)雄蜂负责与蜂王交尾。 它们分工合作, 2、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 (2)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 (3)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4)首领的职责:负责指军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这就是一个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的等级社会。 3、鸡群和羊群的群体生活? 小组回答:在鸡群和羊群中都有占优势者。 (1)鸡群中是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为首领。如:母鸡有多种不同的鸣声,而每一种鸣叫声表达不同的信息,有的叫声是召唤小鸡的,有的叫声表示找到了食物,有的叫声表示敌害即将来临。 (2)羊群中是一只威猛的头羊为首领。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1)是群体的领导者。 (2)享有取食、选择配偶的优先权。 4、蚂蚁是怎样将信息传递给同伴的?蚂蚁喜欢甜食吗?蚂蚁如何识别群体成员? (1)、如何捕捉、饲养蚂蚁? 小组回答:在垃圾箱的附近、树林里、路边土壤干燥的地方,看到有松松的小土堆就可以找到蚂蚁窝;大雨来临前常可碰到蚂蚁搬家,可以说在公园、树丛、马路边无处不在。捉回来之后,取一些生活环境中干燥的土壤,投些糖、饭粒或菜汤。有的实验最好不投以食物,可使实验更加顺利。 (2)、怎样才能使现象明显? 小组回答:蚂蚁通过气味传递信息,可以考虑用醋、香水等挥发性物质干扰其嗅觉。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能够利用它的分泌物来标志路线,引导同巢的其他蚂蚁找到食物的所在地。 (3)、把纸片换成其他物体可以吗? 小组回答:白纸片换成树叶,或印刷过的纸(有油墨味) (4)、注意组内的分工合作? 小组回答: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报告。 5、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小组回答: ①动作传递信息(如:蜜蜂)。 ②声音传递信息(如:母鸡)。 ③有靠气味传递信息的(如:蚂蚁) ④是用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的(蝙蝠、海豚)。 6、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 小组回答:群体生活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有些昆虫靠气味进行通讯,如蝶蛾类昆虫的雌虫能分泌吸引雄虫的具有挥发性和特殊气味的性外激素。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根据这种特性人们制造出许多有气味的药品。有的能干扰雌雄交配;有的能吸引害虫前来,然后捕杀他们;有的能使害虫逃避,可以保护人和动物不受虫害。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能成为统一的整体。 激趣导入,引入话题。 板 书 设 计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教 学 反 思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英国乡村曾经观察到这样有趣的事实:凡是猫养得多的地方,那里的红三叶草就长得特别茂盛。猫和红三叶草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细心钻研的达尔文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红三叶草是专门靠土蜂来传粉的;而土蜂的蜜,常常被田鼠偷吃,田鼠还破坏了蜂巢。这样田鼠多了,土蜂就少了,三叶草传粉的机会也少了。鼠的天敌是猫,猫多了,鼠少了,土蜂也就多了;红三叶草传粉多了,自然就长得茂盛了。 猫和红三叶草之间,似乎毫不相干,可是加上土蜂和田鼠两个环节,就连成了一根相互连接的链条——食物链。 5 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