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课后题目
填空: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部分组成 3、 语言的结构:对它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词汇、语法三个部分。 4、 语言学是基础学科 诞生了许多新的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 5、 语言的交际过程: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6、 语言学的地位: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也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关系 7、 结构语言学: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的代表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 8、 1933年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出版,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这一学派的奠基性著作。 9、 1957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10、 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1、 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 北方方言(2)吴方言(3)湘方言(4)赣方言(5)客家方言(6)闽方言(7)粤方言 黑话是一种特殊的 社会 方言,它有强烈的 排他性 。 12、 语言谱系结构的层次一般有 语系 语族 语支 语群 13、 汉藏语系_和_印欧语系_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14、 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_印欧______语系_日尔曼_语族。 15、 汉语和侗台语、苗瑶语、藏缅语四个语族属于_汉藏语系。 1、(语法规则) 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语法单位主要有句子、词组、词、语素。 4、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陈述句)。 5.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6.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7.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词根)、(词缀)、(词尾) 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词根), “being“中的ing是(词尾),“reader“中的er是(词缀)。 8.(词尾)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9.一个词,除去它的词尾,就是它的(词干)。 10.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11.汉语语素中,大部分是(词根)语素,(词缀)不多,没有(词尾)。 12.(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13.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 。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其构词规则又 叫作(派生构词法) ,或叫(附加法) 。 14.(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5. 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成分)。 16.词形变化的多数形式是(附加词尾) ,也有一些使词根内部的元音和辅音(发生变化) 。 17.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句法同义)。同一个句子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称为(句法多义)。 18.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9.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3.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 4.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语法意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词汇意义),简称(词义)。 5.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理性意义)。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6.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色彩意义)。 7.一个词的意义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单义词),一个词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多义词)。 8.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作(派生意义)。 11.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某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的(中心意义)。 12.词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等义词或绝对同义词)。 13.语言中的等义词大多是借用(方言词)或(外语词)的结果。 14.(同义词)的各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 15.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两方面。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 16.反义词的意义所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_的方面。 17.词义所概括的现实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同义是(重叠)关系,反义是(对立)关系。 18.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反义词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19.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组合))来实现的。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 20.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惯用法)”。词语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21.语句的意义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_(语境)_补充确定的。 22.所谓“环境”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把(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也包括在内。 23.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谕等,都很注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种现象可以用“(言内意外或言不尽意)”来概括。 24.派生义的产生方式主要有(隐喻) 和 (换喻)两种。 25.反义词可分为(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类。例如“老年”与“少年”是 单选 1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2、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与音位 3、一般人自然而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节 音素:从音质角度切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用比较的方法对音节进行连续的切分,得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从社会属性角度切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4、音标:用来标写音素的符号叫音标。 大多数为拉丁字母,少数为希腊字母;有时用反写、倒写、合用、增添附加符号等办法补充;为了与一般字母区别,通常国际音标加方括号[ ] 5、语音四要素(语音的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6、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舌头是最灵活的器官,在发音中起很大作用。 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被动发音器官。 7、元音与辅音的区别: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是二者的本质区别(54) 舌位的前后、高低、嘴唇的圆展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一个舌面元音的音质。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57 8、对立关系,两个音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