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
2 目录目录 一、 报告综述.4 二、 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5 三、司机画像.7 3.1 网约车司机主力军为从业 3 年以内的中年男性,行业整体流动性较大.7 3.2 专职司机超过四分之三,非自有车辆占比超一半,不少司机“兼职”变“专职” .9 3.3 大部分司机每周出车 7 天,每日工作 8-16 个小时,工作负荷较重 11 3.4 经济型网约车占比近四分之三,车内环境普遍较好.13 四、司机与加盟平台 15 4.1 司机加盟“滴滴”仍最多,平均加盟平台数为 1.85 个,隐形“二选一”条款 限制了司机加盟平台数量15 4.2 滴滴“抽成过高”、“对司机方不公”成司机不满、“出走”主要原因,高德 等依托聚合类平台优势异军突起18 4.3“份子钱”近 5000 元/月,抽成平均为四分之一,高租金、高抽成造成司机出 车压力大 23 4.4 每月总收入均值过万,但实际收入均值约 7700 元/月,超负荷运转换来较高收 入.26 4.5 约一半司机知道春节服务费,近一半北京司机称“无春节服务费” 28 五、行业巨头滴滴平台和司机29 5.1 预估数据与实际数据差异:滴滴平台和非滴滴平台表现各有优劣.30 5.2“滴滴系”司机整体受限更大,其被抽成比例更高,加盟平台数量更少. 33 5.3 “滴滴系”司机每日工作时间更长、更辛苦35 5.4“更辛苦”换来“更高收入”,滴滴平台司机每月总收入、实际收入均高出非 滴滴平台司机约 500 元36 5.5 滴滴平台司机和非滴滴平台司机对春节服务费政策了解程度大致相同 38 六、专职、兼职司机比较 39 6.1 专职司机多租车,其加盟平台相对兼职司机更少、更受限.39 6.2 对于各个平台政策了解程度二者大致相当,但专职司机加盟平台更加单一、集 中.41 6.3 专职司机每日工作时间更长,每周出车天数更加固定.43 6.4 体力换收入,专职司机在每月总收入和实际收入上均明显高于兼职司机 44 七、乘客画像 46 7.1 乘客呈现“年轻化”特征,性别分布男女各占一半.46 7.2 乘客职业覆盖范围较广,收入较高,月均 1 万.48 7.3 乘客平均每周打车 1-2 次,打车距离在 3-10 公里之间,“中程”打车最常见 .50 7.4 网约车已成 90%以上乘客首选,其中约 75%人偏好“滴滴”,但“滴滴”高峰 期打车难、价格变贵及安全性问题受乘客诟病51 八、乘客记录:平台预估数据与实际数据对比55 8.1 大数据派单响应速度快,大多数订单 1 分钟内完成响应,5 分钟之内可以接到 3 乘客.55 8.2 平台对响应时长与等待时长预估较为准确,但实际行程时长和收费大多高于平 台预估.58 8.3 高峰时间段下“打车难”问题更突显,实际等车时间略高于平台预估时间 61 九、乘客眼中的网约车平台65 9.1 近四分之一的乘客曾在坐车过程中遇到过突发性事件,以无故取消订单、绕路 为主.65 9.2 超过四分之一的乘客表示自己曾被大数据“杀贵”、“杀熟”:同一行程苹果 手机乘客收费高于安卓乘客,老客户花费高于新客户67 9.3 近六成乘客认为本地打车费用较高, 上海最为突出, 认为“打车贵”人数近 90% .68 9.4 安全性社会新闻受关注最高:滴滴事件、货拉拉事件影响较大.69 9.5 超七成乘客认可网约车安全性,但需加强措施、提高警惕.71 十、 报告总结:陷于平台的司机与缺少选择的乘客71 十一、 近期互联网行业反垄断监管执行案例与未来展望73 附:访谈提纲 73 司机端访谈提纲 73 乘客端访谈提纲 76 4 一、一、报告综述报告综述 2010 年 7 月,瞄准了高峰时段打车难、出租车乘坐体验感差等公众出行痛 点,网约车应运而生。十年间,经历了补贴大战、融资并购、合法化、安全整改 等探索与发展,网约车行业已形成了以滴滴为首的“一超多强”市场格局——目 前的网约车市场中, 滴滴占据了相对霸主地位, 高德打车、 曹操出行、 首汽约车、 神州、易到、嘀嗒、美团打车等多强共存,行业竞争激烈。同时,平台也想要在 共享出行领域“分一杯羹” 。高德地图、美团打车分别在 2017 年、2019 年推出 了网约车聚合平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 3.65 亿,较 2020 年 3 月增长 298 万,占网民总数的 36.9%。 在网约车发展的十年间,平台也始终在寻求与司乘之间的关系的平衡点。司 机加盟平台,从平台中获得收入;乘客选择平台,从平台得到便利;平台招募司 机,吸引乘客,为自身开拓市场的脚步加速。但这样的平衡,却在部分平台利用 低价优势率先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后,逐渐被打破。 如今的出行平台在广大司机与乘客心中是怎样的形象?为让行业与大众更 深度地了解各大互联网交通出行平台的发展现状, 以及目前平台中存在的一些亟 需解决的痛点问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企业责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于 2021 年 3 月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完成了《2021 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 。 本报告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在网约车平台下司机们的现状; 第三部分着重调查乘客们的网约车乘车体验与评价。 5 二、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本次调研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采集“司机端”与“乘客端”两个端口的 相关数据。其中“司机端”数据的调研员多为北京、上海、广州高校的本科生、 研究生,而“乘客端”数据则通过调研员的社会网络进行传播采集,其多为调研 员学生的亲朋好友。 其中,司机端数据由各地调研员通过实际打车行为,调研网约车司机的平台 偏好及保障等问题,每趟行程时长约 30 分钟,根据访谈提纲(见附)对司机进 行访谈;同时,由调研员对车辆类型、车内环境及打车响应、等待、收费等信息 进行记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调研员在进行实际打车行为时,为保证打车平台来源的 多样性,要求调研员必须对多种主流平台进行打车体验,从而导致调研时平台来 源与实际打车来源有较大出入,使“滴滴”为代表的头部平台的使用率会被严重 低估, 而乘客端数据中对于乘客日常打车偏好的比例数据更能反映各平台市场占 有情况。 乘客端数据则通过对打车乘客进行访谈,了解乘客的出行方式偏好及对各打 车平台评价。 根据有效回收样本数据来进行统计, 结果如下: 共回收到司机端数据 296 份, 其中北京样本 95 份, 上海样本 101 份, 广州样本 100 份; 回收到乘客端数据 202 份,其中北京样本 102 份,上海样本 50 份,广州样本 49 份。 图 2-1:司机端数据城市分布 6 图 2-2:乘客端数据城市分布 7 三、司机画像三、司机画像 3 3.1.1 网约车司机主力军为从业网约车司机主力军为从业 3 3 年以内的中年男性,行业整体流动性较大年以内的中年男性,行业整体流动性较大 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网约车司机群体以男性为主,占比 96.91%,而女性司 机比例只有 3.09%。从年龄分布上看,网约车司机群体的平均年龄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