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庄路面水泥施工组织设计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说明 施工合同 工地现场考察和施工设计图纸所获取的资料 交通部现行的设计施工标准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我单位的设备实力、管理水平、施工能力。 1.2编制原那么 按照投标安排工期比招标文件规定工期略有提高的原那么,编制总体施工方案,并以此为前提配备劳动力、材料和机械设备。 在实事求是的根底上,力求科学合理,技术工艺先进可行而又经济适用的原那么,认真真研究招标文件,严格按照招标文件队该工程的有关质量、工期、平安灯方面要求,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编制。 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点线结合,均衡生产的原那么。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工程有序进行。。 坚持专业化组织施工的原那么,安排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城建。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工程简介 时庄镇农村公路,包括前时—红楼 1001.45米;大柳—古柳 950米;煤矿路—坊西 550米;西颜—东方岭 1750米 ;单家村—西坊岭 919.73米;大柳—孟林 485.991米;黄家村—孟林西 696.07米 ;人民路—大安 1324.465;前代---小安 1557.206米;327---红楼 600米;红楼—苗马 328.214米; 327---八里铺 2396.64米; 前时—安庄 1663.278米 路基宽度6.0米;底基层宽5.5米,基层5.3米;结构层为15cm灰土+15cm灰土+ 22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 工期要求 所有工程需要三个月完工。 2.2施工总体安排 质量目标 〔1〕确保全部工程到达交通部相应施工验收标准的要求。 〔2〕工程所有部位到达优良。 平安目标 杜绝一切重大伤亡事故和平安等级事故。 工期目标 确保工程三个月完工。 三、施工准备 3.1施工现场准备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较多,主要有施工临时设施建设,施工便道的修筑,施工总平面图的不知及各施工点的设置是关系到工程正常顺利展开的关键。 施工平面的布置 现场工程管理部是实行工程分段管理部门,应该距现场较近,以便于施工监控,便于管理。 3.2工程平面及高程控制 在施工前,将全线的平面控制的导线点和高程控制的水准点在现场会同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交桩后,我们将安排专人进行巡视保护。 3.3施工便道 尽量利用原有路面,局部地段需设立临时便道,否那么将影响施工进行。 3.4生活施工用水 生活用水在租借处接用自来水,或咋现场取水,基层养护及其他用水采用洒水车运水。 3.5生活施工用电 工程部、工人宿舍用电在租借处解决 3.6施工技术准备 图纸收到后,立即组织施工图和合同技术标准的学习,图纸会审,进行技术交底,了解施工工艺,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沿线踏勘,了解现场情况。 根据合同要求及设计施工图纸,编制更为详细的施工进度总方案和详细的进度方案。 协调好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关系,明确监理流程。 四、主要施工工艺与方法 在本工程中,采用常规施工工艺施工。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施工,严格执行工程部的施工总进度方案,确保总工期的实现。设置专门实验室、资料室,重点控制材料。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有关的测试工作,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1. 12%灰土基层施工工艺 石灰土层采用路拌法施工,其工艺流程如下: 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备料、摊铺土→整平和轻压→卸置和摊铺石灰→整平第一次拌和→洒水闷料→第二次拌和→整平碾压→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养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1准备下承层 本石灰土底基层的下承层为土方路基,其外表平整、坚实,路拱坡度、平整度、压实度符合标准规定,完成工序交接。 1.2施工放样 施工前,在路基上恢复中桩,直线段桩距为15m,平曲线段桩距为10m,并在两侧路肩外设指示桩。 1.3备料 〔1〕用土 石灰土所用素土必须干净、无垃圾,颗粒大的土块需粉碎或去除,下承土基在堆料前应先洒水,使其外表湿润。 〔2〕石灰 石灰料厂场地宽敞,附近有水井,生石灰块在使用前7~10d充分消解,消解后的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得产生扬尘,也不可过湿成团。消石灰须过10mm径的筛,并尽快使用。 1.4摊铺土 根据土的松铺系数和设计高程,计算出松铺土的顶高程。在下承土基上以10m的间距培出松铺土高程控制点,根据高程控制点进行摊铺。应力求摊铺土的外表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 1.5洒水 如已整平的土含水量过小,应在土层上洒水。洒水应均匀,防止出现局部水分过多的现象,严禁洒水车在洒水段内停留和掉头。 1.6整平和轻压 对摊铺的土整平后,应用压路机碾压1~2遍,使其外表平整,并有一定的压实度。 1.7卸置和摊铺石灰 根据试验确定的石灰土的配合比、最大干密度以及石灰土的宽度和厚度,计算出每延米石灰用量,用自卸车将石灰运卸至整好的素土上,将石灰码成规定尺寸的灰带,经监理验收合格后,人工将灰土摊铺均匀。 1.8拌和 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拌和过程中设专人跟随拌和机检查拌和深度,保证拌和深度到达设计要求。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应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等现象。 拌和过程结束时,如果混合料的含水量缺乏,应用洒水车补充水分。洒水车的起洒处和另一端调头处都应超出拌和段2m以上。洒水车不应在正进行拌和及当天方案拌和的路段上调头或停留,以防局部撒水量过大。在洒水过程中,应配合人工消除过分潮湿或过分枯燥之处。 拌和完毕后洒水闷料一昼夜。 1.9整形 混合料拌和均匀后,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测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必要时,在返回刮一边。 用压路机在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 用平地机进行第二次整形,整形前用齿耙将轮迹低洼处表层5cm以上耙松,并用压路机在碾压一遍。对于局部低洼处,应用齿耙将其表层5cm以上耙松,并用新拌的混合料进行找平。 用平地机第三次整形,应将高处料直接刮出路外,不应形成薄层贴补现象。 每次整形都应到达规定的坡度和路拱,并应特别注意接缝必须顺适平整。 1.10第二次拌和和整平 闷料一昼夜后,用稳定土拌合机第二次拌和,在拌和过程中设专人跟随拌和机检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械操作员及时调整拌和深度,并用履带推土机跟随稳压。 用平地机按照测设好的高程控制点对稳压好的灰土层进行整平,对于局部低洼处,用齿耙将其表层5cm以上耙松,用新拌的混合料补平。 1.11碾压 整平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正确含水量或略小于最正确含水量时,立即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直线段,由两侧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碾压时,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应保证灰土层外表不受破坏。先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再强振三遍,然后用三轮压路机碾压三遍,最后光面一遍。 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到达质量要求。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