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民俗学 Introduction to Folklore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8学时 课程性质:选修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材:自编教材 开课单位: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课程性质:民俗学是一门专门介绍传统文化的学问,是关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 现象的学问的学科。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俗学的起源、开展、功能、特点以及相关 概念,认识民俗学的性质和任务,掌握民俗学研究的方法及主要特征,并对我国各类民俗, 主要是自然生态民俗、物质生产民俗、交通运输民俗、消费生活民俗、家族亲族民俗、乡里 社会民俗、都市社会民俗、个人生活礼仪民俗、婚姻民俗、信仰民俗等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进一步强化个人行为规范,身体力行发扬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 教学任务:主要学习和研究中国社会生产、生活和文化等风俗习惯的发生、开展、变化、 传承和消亡规律的社会科学,通过开设及学习此门课程,可以引导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文化 的内涵,通过观察人们在大自然状态下的生产方式、表述方式、信仰形式、日常话语和日常 琐事,去发现他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那么。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第一章概论(4学时)(1)掌握民俗学的概念、民俗学的功能与特点、民俗学的分类; (2)理解民俗学事项的产生与传播方式;了解民俗学的产生与开展; (3) 了解中国民俗与传统文化(民俗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 重点:中国民俗学的开展。 难点:对于民俗学概念的理解。 2、第二章口头民俗学(4学时)(1)掌握口头民俗学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口头民俗学中的神话和传说、民间故事;了解口头民俗学中的谚语、谜语、绕口令和民间歌谣。 重点:口头民俗学的概念和分类、功能。 难点:民间歌谣的功能和价值。 3、第三章风俗民俗学(6学时)(1)掌握风俗民俗学的定义以及分类; (2)掌握民间节日以及节气、时令;(3)理解迷信的含义、形式、产生与开展; (4) 了解人生礼仪风俗的形式及传承;了解民间游戏、民间舞蹈等风俗民俗的基本知识。 重点:民间节日、信俗等风俗民俗事项的产生、传承及其文化内涵。 难点:风俗民俗学的定义及其价值。 4、第四章物质民俗学(6学时)(1)掌握物质民俗学的概念及分类; (2)理解民间饮食及其文化意义;(3)理解民间建筑的价值以及中国民居的类型; (3) 了解民间服饰的功能与起源、开展;了解民间美术中常见的主题和基本创造观念。 重点:物质民俗学的分类及其传承。 难点:物质民俗学的开展和传承意义。 5、第五章民俗学研究(4学时)(1)掌握民俗学的起源; (2)掌握民俗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民俗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3) 了解民俗学研究的理论开展;了解田野调查的方法和内容。 重点:民俗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难点: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价值。 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5次,课程论文:1篇; (2)考核方式:课程论文;(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总成绩=20%平时成绩+30%实验成绩+50%课程论文成绩。 五、参考书目 1、《民俗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娟,2002年版。 2、《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钟敬文,1998年版。 3、《中国民俗学概论》,华夏出版社;田晓岫,2003年版。 4、《中国民俗旅游》,福建人民出版社;巴兆祥,1999年版。 5、《说话的文化——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中华书局;董小平,2002年版。 6、《中国民俗史》,人民出版社;钟敬文等,2005年版。 7、《中国文化史》,上海三联书店;柳诒徵,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