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工作原理及护理常规.ppt
照看危重病人,就像呵护幼小的生命一样 IABP 的基本知识及护理的基本知识及护理 IABP的基本知识 • 一、 IABP 的原理 •二、操作及抗凝 •三、适应症 • 四、禁忌症 • 五、并发症 •六、 IABP 撤离 •七、行 IABP 失败的原因及辅助 IABP 的其它措施 一、 IABP的原理 •1 、概述 •2 、发展史 •3 、系统构成 • 4 、治疗方法及工作原理 • 5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6 、反搏压的影响因素 1 、概述 •IABP 是临床上用于抢救心源性休克、心力 衰竭、低心排综合症有效的机械性辅助装置,已被广泛接受于左心室泵衰竭:早期多用于外科重症心脏手术( CABG 术);现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难治性心绞痛及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 2 、 IABP 发展史 •IABP(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1952 年 Kantrowitz 实验证明,血液从股动脉吸出,舒张期回注入动脉可增加冠脉血流。 •60 年代开始发展, 1967 年 Kantrowitz 首先用于临床治疗心源性休克。 •70 年代逐步定型 3 3 、 IABPIABP 系统的构成 • ( 1 1 ) IABPIABP 导管 柔韧性好 气囊 中空的腔 IABPIABP 导管的型导管的型 号号 • 儿童儿童 5ml5ml 、、 9ml9ml ;; • 成人成人 25ml25ml 、、 34ml34ml 、、4040 mlml、、 50ml.50ml. 长度(长度( mmmm )) 174-269174-269 直径(直径( mmmm )) 身高(身高( cmcm )) 152-183152-183 IABPIABP 系统的构成 • ( 2 2 ) IABPIABP 反搏仪 监测仪( E C GE C G 、 B PB P ) 触发系统 充 \ \ 放气控制装置 I A B PI A B P 的报警装置 气泵(氦气、C OC O 2 2 4 、 IABP的治疗方法 • 在胸降主动脉内放置一根柔韧易曲的导管,导管末端有一细长的球囊,球囊位于降主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下 1 - 2CM 和肾动脉开口以上之间,导管另一端连接反搏机器,主动脉内气囊与心脏的心动周期同步运行引发了有效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IABP的工作原理 •心脏舒张,主动脉瓣关闭时,气囊充盈,动脉舒张压力明显增高,使冠状动脉、脑血管等血流量明显增加,特别是明显改善心肌供血 •心脏收缩期,主动脉瓣开放,气囊被吸瘪,主动脉腔空虚,产生相对负压,降低了心脏后负荷,利于心脏内血液射出而提高心排血量。 心脏舒张期 : IAB 充气 • 舒张压升高,冠状动 脉灌注增加 心脏收缩期:心脏收缩期: IAB 放气放气 • 减少心脏做功(最大) 15 % • 减少心脏氧耗 • 增加心输出量 应用 IABP的最终结果 •左室收缩压和射血阻力降低约 10-20% •左心室舒张末容量下降 20% •心排量增加升 / 分 / 平方米 气囊充气、放气,如何感知? 触发方式的选择: •以 ECG 触发 •压力触发:各种原因引起 ECG 不能触发 •起搏触发 • 内脏触发:发生室颤时 ECGECG 触发 • 最常用的触发模式 • 选择一个 R R 波高尖、 T T 波低平的导联 • H R 1 50 / m in ,H R 1 50 / m in , 降低 I A B PI A B P 的效能 • 可用于房颤心律 压力触发 • 各种原因 E C GE C G 不能有效触发时 • 要求收缩压 5 0 m mH g 5 0 m mH g ,脉压差 2 0 m mH g 2 0 m mH g • 不建议用于不规则的心律 起搏器触发 • 用于心房、心室及房室起搏 • 1 0 0 %1 0 0 % 起搏频率 APaceAPace VPaceVPace 固定频率(内触发) • 用于病人不能产生心脏输出 • 固定频率(自动状态为 8 0 / m in8 0 / m in) • 可用于收缩压 150bpm 或 50bpm ,球囊反搏无效)。 4 、球囊导管的护理 ( 1 )通过心电监护系统每小时记录 IABP 动力学数值,并观察是否与心率同步,反搏图形是否正常、规律。压力曲线 不良时考虑: A 球囊中心管腔是否堵塞; B 压力换能器的位置应放在患者腋中线的水平 ; C 球囊管各连接系统连 接不良。 • ( 2 )打开报警开关。 • ( 3 )观察心电图的改变,防止心电图改变或电极片脱落引起 R 波触发障碍。 • ( 4 )密切监测心律、心率,防止心律、率失常引起反搏比例不当。 • ( 5 )防止导管移位、打折、断开,引起球囊放气障碍。 • ( 6 )观察有顽固性低反搏压(排除患者因素);置管外侧管道内有血液流出,发生上述两中情况,证明球囊漏气或 破裂,应及时报告医生,应立即停止 IABP ,马上行撤管处理,如有必要协助医生更换新管再行置入。 • ( 7 )仔细阅读反搏机的使用说明书,熟悉预警系统:包括触发、漏气、导管位置、驱动装置、低反搏压、气源不足 以及系统报警等。 • 我们 ICU 常见的报警? 5 、抗凝治疗的监测及护理 ( 1 )观察有无出血现象:血尿、黑便、皮肤瘀斑、齿龈出血 、针眼及创面渗血;带有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吸出痰液的颜色;各种引流管:如胃管、尿管及其它胸引或腹引的颜色。 •( 2 )抗凝治疗后有无血小板减少及出血倾向:监测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CT( 正常 70-130S) ,维持在正常的倍;复查血常规。 6 、足背动脉的监测及护理,预防血栓形成 ( 1 )检查下肢动脉搏动,确定足背动脉搏动处,并在皮肤上做标记,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及感觉 等变化并与对侧比较。要求 1 次 /h.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 可用 IABP 机器设备的超 声多普勒下肢血流监测装置,辅助监测下肢血流状况 ) 。 • ( 2 )下肢缺血表现:皮肤颜色苍白、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 ( 3 )将置管一侧下肢垫高,并每 4 小时行下肢功能锻炼一次。 • ( 4 )半坡卧体位应 45° ,避免屈膝、屈髋引起的球囊管打折。 • ( 5 )避免停搏交替或停搏因素:触发不良、循环波动引起的低反搏压、 1:3 IABP 大于 8 小时 或停搏超过 30 分钟而未即时拔管等等引发的停搏诸因素,以减少气囊导管周围血栓形成的机会 7 、导管穿刺处的护理 ( 1 )每天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鞘管插管处的敷料,更换敷料时防止鞘管或反搏导管移位。 •( 2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发红现象,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 3 )监测体温及血象变化,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 8 、体位的护理 ( 1 )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或半卧位《 45 度,上气垫床。 ( 2 )穿刺侧下肢伸直,避免屈膝、屈髋,踝关节处用约束带固定,避免导管打折。 ( 3 )鼓励清醒患者主动做一些踝关节及以下的运动。 ( 4 )翻身时幅度不宜过大,下肢与肢体呈一直线,避免穿刺侧屈曲受压。 9 、拔管的护理 • ( 1 )反搏至循环稳定后可拔除导管 • ( 2 )经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