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详细概述
第七章 生产计划第七章 生产计划 第一节 生产计划慨第一节 生产计划慨 述述 第二节 生产能力第二节 生产能力 第三节 第三节 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年度生产计划的制 定定 第四节 计划技术第四节 计划技术 第五节 第五节 服务业计划的特殊服务业计划的特殊 性性 第六节 优化方法的第六节 优化方法的 讨论讨论 第一节 生产计划慨述第一节 生产计划慨述 一、计划的作用一、计划的作用 二、生产计划的体系二、生产计划的体系 1 、长期计划:企业在生产、技术、财务等方面重大问、长期计划:企业在生产、技术、财务等方面重大问 题的规划,提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及为了实现目题的规划,提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及为了实现目 标所制定的战略计划。标所制定的战略计划。 2 、中期计划:包括生产计划大纲和产品出产进度计划、中期计划:包括生产计划大纲和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 3 、短期计划:包括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能力需求计划、短期计划:包括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能力需求计划 、总装配计划以及这些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车间内的作业、总装配计划以及这些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车间内的作业 计划。计划。 第二节 生产能力第二节 生产能力 l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一、生产能力的概念 l 1 、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在正常的、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在正常的 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一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一 定种类产品的产出量。定种类产品的产出量。 l 2 、分类:①设计生产能力、分类:①设计生产能力 l ② ② 有效生产能力。有效生产能力。 l 3 、计量方法:①按单位时间出产产品的实物、计量方法:①按单位时间出产产品的实物 l 量来计量量来计量 。。 l ② ② 按投入量计按投入量计 量。量。 l 二、生产能力的计算二、生产能力的计算 l 1 、设计生产能力的计算、设计生产能力的计算 l ①① 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 (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 间(小时)间(小时) × 设备组的设备数量)设备组的设备数量) ÷ 设备台时设备台时 定额定额 l ②② 生产能力生产能力 = 生产面积生产面积 × 单位生产面积的平单位生产面积的平 均产量均产量 l 2 、有效生产能力的计算、有效生产能力的计算 l 有效生产能力有效生产能力 = 设计生产能力设计生产能力 × 定额完成率定额完成率 × 工时利用率工时利用率 × 合格品率合格品率 l 三、生产能力的调节因素三、生产能力的调节因素 l 1 、长期因素、长期因素 l 2 、中期因素、中期因素 l 3 、短期因素、短期因素 l 四、学习曲线四、学习曲线 l 1 、学习效应、学习效应 l l l l 2 、学习曲线的运用、学习曲线的运用 ① ① 有利方面:帮助企业制定产品成本有利方面:帮助企业制定产品成本 的计划。的计划。 l ② ② 不利方面:使用不当的风险。不利方面:使用不当的风险。 l 3 、学习曲线的建立、学习曲线的建立 l kn = k1×n-b l k1—— 第一个产品的直接劳动时间第一个产品的直接劳动时间 l kn—— 第第 n 个产品的直接劳动时间个产品的直接劳动时间 l n —— 累积生产数量累积生产数量 l b —— -lg r / lg 2 l r —— 学习率学习率 学习率学习率 r 5060708090 幂指数 幂指数 b 1.00.7370.5150.3220.152 l 例例 1 :已知生产第一台产品的工时为:已知生产第一台产品的工时为 100 00 小时,学习率为小时,学习率为 80% ,求第八台产品,求第八台产品 的工时。的工时。 l 例例 2 :已知生产第:已知生产第 10 台产品的成本为台产品的成本为 30 00 元,生产第元,生产第 30 台的成本为台的成本为 2000 元,元, 求该产品的学习率。求该产品的学习率。 l ※※ 例例 3 :已知生产第:已知生产第 1 台产品的工时为台产品的工时为 3500 小时,学习率为小时,学习率为 90% ;并给定每周;并给定每周 的生产能力的生产能力 480 小时。问:生产小时。问:生产 50 台的台的 生产周期是多少周?生产周期是多少周? 第三节 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三节 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 l 一、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过程 一、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过程 l 1 、计划的三个层次、计划的三个层次 l ① ① 测算总产量指标;测算总产量指标; l ② ② 测算分品种产量指标;测算分品种产量指标; l ③ ③ 安排产品的出产进度。安排产品的出产进度。 l 2 、生产计划指标拟订的流程图、生产计划指标拟订的流程图 l 3 、滚动式计划的编制方法、滚动式计划的编制方法 l 生产任务中不确定部分所占的比重越生产任务中不确定部分所占的比重越 来越大,只能靠预测安排计划。而一旦接到订来越大,只能靠预测安排计划。而一旦接到订 货,交货期又十分紧迫。近年来,企业引进了货,交货期又十分紧迫。近年来,企业引进了 许多方法,其中滚动式计划法用得比较广泛。许多方法,其中滚动式计划法用得比较广泛。 20002001200220032004 20012002200320042005 滚动滚动 期期 执行执行 计划计划预计计划预计计划 二、综合计划策略二、综合计划策略 l(一)需求选择 (一)需求选择 l (( 1 )影响需求)影响需求 l (( 2 )高峰需求时期的延迟)高峰需求时期的延迟 交货交货 l (( 3 )不同季节产品混合)不同季节产品混合 (二)生产能力选择(二)生产能力选择 (( 1 )改变库存水平)改变库存水平 (( 2 )聘用和解聘工人)聘用和解聘工人 (( 3 )加班)加班 / 松闲时间松闲时间 (( 4 )转包合同)转包合同 (( 5 )兼职工作人员)兼职工作人员 (三)处理非均匀需求的基本策略(三)处理非均匀需求的基本策略 1 、改变库存水平、改变库存水平 : 通过库存调节生产,而通过库存调节生产,而 维 维 持生产率和工人不变。持生产率和工人不变。 2 、改变生产率:使生产率与需求率相匹配、改变生产率:使生产率与需求率相匹配 。。 3 、改变工人数量:在需求量大时多雇工人、改变工人数量:在需求量大时多雇工人 ,, 在需求量小时裁减工人。在需求量小时裁减工人。 第四节 计划技术第四节 计划技术 一、总产量计划一、总产量计划 1 、盈亏平衡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 Q*=F/(P-V) 2 、线性规划方法、线性规划方法 思路:在有限的生产资源和市场需求条件约束下,求利润最大思路:在有限的生产资源和市场需求条件约束下,求利润最大 。。 数学模型表述如下:数学模型表述如下: 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 Max Z = (pi -ci )xi 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 aik xi ≤ bk ( k = 1, 2 , 3, · · · k) xi ≤ Ui ( i = 1, 2 , 3, · · · n) xi ≥ ≥ 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