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隧洞全圆针梁式钢模台车衬砌混凝土优良率
提高隧洞全圆针梁式钢模台车衬砌混凝土优良率 一 课题介绍 1。工程概况 本工程隧洞3-4、隧洞3-5、隧洞3-6、隧洞3-7均进行二期混凝土衬砌施工,衬砌混凝土各项指标为C35W12F200(原设计为C30W12F300),混凝土配筋为双层钢筋。衬砌混凝土的施工在全断面初期支护完成必须全断面一次成型。衬砌模板采用全圆针梁式钢模台车,模板长度12.1m,针梁长度为31m。 2.主要设备 全圆针梁式钢模台车纵剖面图 全圆针梁式钢模台车横剖面图 全圆针梁式钢模台车纵剖面图 3.工程难点 围岩类别 衬砌砼厚度 双排钢筋净间距 Ⅲ类围岩 50cm 37。5cm Ⅳ类围岩 60cm 47。5cm Ⅴ类围岩 70cm 57.5cm 本工程最大的难点为12m混凝土全圆一次性浇筑,且混凝土为普通混凝土,作业空间狭小,人员无法进入工作面,只能在窗口位置对混凝土进行观察、入料及振捣,无法保证混凝土的充分振捣。 二 小组概况 QC小组注册登记表 课题名称 提高隧洞全圆针砌梁式钢模台车衬混凝土优良率 小组名称 辽西北隧洞二标 QC小组 登记注册号 课题类型 现场型 课题注册号 活动时间 2014年5月30日-2014年12月12日 次数 14次 小组成立时间 2014年5月28日 活动出勤率 100% 序号 小组成员姓名 学历 职务或职称 组员分工情况 受QC教育情况 1 赵素刚 本科 项目常务副经理 组长、全面指导 48学时 2 刘磊 本科 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技术指导 48 3 于洋 本科 现场副经理 现场实施 32 4 王振 本科 现场副经理 现场实施 32 5 刘路军 本科 安全总监 资源调配 32 6 武斌 本科 项目副总工 活动指导 32 7 刘帅 大专 质检部副部长 组员、质量控制 48 8 张志现 本科 工区负责人 组员、现场实施 8 9 王庆森 本科 工区负责人 组员、现场实施 8 10 潘岩 大专 工区负责人 组员、现场实施 8 三 选题理由 质量要求 合同要求单元工程优良率85%以上 2014年5月26日对隧洞全圆针砌梁式钢模台车 1 衬混凝土先期完成的单元进行检查,自检记录如下: 施工现状 序号 完成单元数 优良单元数 优良率 3—4隧洞 6 4 66.7% 3-5隧洞 5 4 80。0% 3-7隧洞 7 6 85。7% 平均值 18 14 77。8% 发现平均优良率为77.8%,未达到合同要求。 选定课题 提高隧洞全圆针砌梁式钢模台车衬混凝土优良率 四 现状调查 2014年5月27日,对前期完成的衬砌混凝土各工序评定结果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统计如下: 检查部位 3—4隧洞 3—5隧洞 3—7隧洞 工序名称 优良 合格 优良 合格 优良 合格 优良率 一般工序 基础面清理 4 2 3 2 4 2 61.1% 钢模台车就位 6 0 5 0 7 0 100.0% 止水带安装 5 1 3 2 7 0 83.3% 主要工序 钢筋制作及安装 6 0 5 0 7 0 100.0% 混凝土浇筑 6 0 5 0 7 0 100。0% 混凝土外观 4 2 4 1 6 1 77.8% 单元工程评定优良要求:1.主要工序评定为优良;2。优良工序占50%及以上。 故混凝土外观的优良率是目前影响单元评定优良率的主要工序。 继续对混凝土外观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统计,共进行外观检测1000点,其中不合格243点,检查结果如下: 外观缺陷名称 频数(点) 累计频数(点) 频率(%) 累计频率(%) 蜂窝、麻面 189 189 77.8 77.8 错台 43 232 17.7 95。5 表面平整度 6 238 2.5 98。0 冷缝 3 241 1.2 99.2 其他 2 243 0.8 100 由上图可以看出,影响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蜂窝麻面。 五 设定目标 目 标: 提高隧洞全圆针砌梁式钢模台车衬砌混凝土优良率。 目标值: 衬砌混凝土优良率由77.8%提高到85.0%. 72.7% 现状77.8% 目标85。0% 目标设定依据: 1.合同要求单元工程优良率为85%,而77.8%远低于合同要求; 2.根据调查隧洞3—7同一时段单元优良率大于85%; 3.调查表面,“蜂窝麻面和错台”占不合格点的99.5%,如果完全解决,优良率可提高到99。5%,即使仅解决86%,优良率也可提到99。5%×86%=85.57%。 因此85%的目标值是可以达到的. 六 分析原因及要因 ﻩ1。分析原因 14 / 14 浇筑速度过快 台车支撑不牢固 台车整体上浮 台车模板表面不平整 测量定位不准确 台车问 题 台车制作问题 台车模板有问题 振捣不到位 错台 蜂窝、 麻面 振捣设备老化 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施工人员水平低 浇筑分层过厚 未进行技术交底 脱模剂质量存在问题 脱模存在问题 通过以上关联图的原因分析, 共有6个末端因素具体如下: (1)台车模板表面不平整 (2)振捣设备老化 (3)脱模剂质量存在问题 (4)台车支撑不牢固 (5)台车制作存在问题 (6)未进行技术交底 (7)浇筑速度过快 2. 确认要因 要因确认计划表 编号 末端因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标准 责任人 完成时间 1 台车模板表面不平整 台车模板表面平整度 现场测量 平整度≤10mm 王庆森 2014年6月10日 2 振捣设备老化 设备进场时间及性能 现场测试 现场振捣,密实 刘路军 2014年6月10日 3 脱模剂质量存在问题 是否造成影响 现场验证 水。气泡等顺利排除 张志现 2014年6月10日 4 台车支撑不牢固 支撑是否牢固 现场测试 108根支撑,全部牢固 潘岩 2014年6月10日 5 台车制作存在问题 是否对衬砌造成影响 现场测量 无影响 刘磊 2014年6月10日 6 未进行技术交底 是否进行技术交底 现场调查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