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加减法的巩固练习和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教案十四
7 的加减法的巩固练习和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教案十四 第一篇:7 的加减法的巩固练习和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教案十四 7 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9—30 页,《课堂练习》练习七第 1—2 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 7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7。 2.使学生知道 7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7 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 7 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画或幻灯片,7 根小棒,计数器,6 和 7 的点子图,直尺图, 鱼图,放大的写字格小黑板。学生准备 7 根小棒、7 个△。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从 0 数到 6。 2.2、3、4、5、6 的组成。 二、新课 1.7 的认识。 出示主题画或用幻灯映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 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小朋友在喂鸡。)“你们在家里 帮家长做事吗?” 师:“数一数,图里有几只母鸡?几只公鸡?一共有几只鸡?” (有 6 只母鸡,又跑来 1 只公鸡,一共有 7 只鸡。)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图里有 7 只鸡,可以用数字‘7’表示。 今天我们就学习‘7’。” 板书:7。(写得慢一些。) 教师领读数字 7。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 29 页主题画下面的印刷 体数字“7”。 师:“‘7’像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回答得好的充分肯定, 并说明“7”像镰刀,是一笔写成的。 师:“数出 7 根小棒,看谁数得好。”让学生出声数。教师巡视。 学生数完后,教师出示 7 根小棒,让学生再一起数。 2.教学 7 以内数的顺序。 出示计数器。教师先拨 6 个珠子,再拨 1 个,问:“现在一共是 几个珠子?”让学生数一遍。说明 6 个珠子再添 1 个就是 7 个珠子。 出示直尺图(把数字7盖住)。问:“6后面一个数应是几?”学 生回答后,出示“7”。让学生从 0—7 数两三遍。 师:“6 的后面一个数是几?7 的前面一个数是几?” 3.比较 6 和 7 的大小。 出示点子图(左边放 6,右边放 7)。 教师让学生分别说出点子的个数,在点子图下面分别板书:67, 并在 6 和 7 中间板书:○。 师:“6 和 7 比较,哪个大?”(7 大)“中间的○里应填什么符 号?”(小于号,学生用手示意“<”,也可以举卡片。)教师在○中 填写“<”。板书时,写得慢一些,让学生注意教师是怎么写的。 读“5<6”。 指导写“<”。板书演示“<”的写法。注意讲解:小于号是一 笔写成的,起笔向左下写斜线,再拐向右下写斜线,两条斜线要写的 一样长,拐弯处要有棱角,不要写成圆的。 带领学生书空 2—3 遍。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写“<”。教师注意 巡视,及时进行指导。 交换点子图的位置,并在点子图下面板书“7○6”。 师:“想一想,○里应填什么符号?”(大于号)“为什么?” (7比6大。)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提醒学生想一想大于号是 怎样写的。教师注意检查学生书写的情况。学生写完后,让学生说一 说“>”和“<”的不同。 课间活动。 4.教学 7 的组成。 (1)通过操作认识 7 的组成。 让学生数出 7 个三角形,把它们分成两堆。教师巡视。 让学生说一说各自是怎样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照教科 书中的形式,在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摆(映)出三种分法(也可以 让摆的比较好的三个学生上前面摆出)。然后在每一种分法下面板书: 师:“同学们摆出了 6 种分法,我现在为什么只写出了 3 种?” 引导学生说出,看到 6 和 1 组成 7,就可以想到 1 和 6 也组成 7;看到 5 和 2 组成 7,就可以想到 2 和 5 也组成 7;看到 4 和 3 组成 7,就可 以想到 3 和 4 也组成 7。所以写出这三种,就可以知道另外三种了。 (2)练习 7 的组成。 ①齐说 7 的组成。 ②分别问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③对口令。教师说:“4”,学生说:“3”,„„ 举卡片。教师说:“5”,学生举卡片“2”,„„ ④做练习七第 1 题。教师说明要求,让学生独立填□。集体订正。 对于填错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再摆一摆学具。 5.巩固序数的含义。 看教科书第 30 页上的鱼图。 教师按教科书上的要求分步让学生画○。 做练习七第 2 题。这种形式的练习在练习四中已经出现过,不同 的是要填的数多些,所以要分步进行。 先看第一行,问学生□里应填什么数,并填写。 再看第二行,让学生自己想应怎样填。集体订正。 教师小结。(仿照“6 的认识”小结。) 6.指导写数字“7”。 教师先在放大的写字格里写一个“7”,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写 法。然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7”是一笔写成的。起笔在上线的左 边(接近左线,但不要顶格),沿上线向右写横到上线右端,拐弯向 左下写斜线到下线,收笔在下线中间靠左些。注意拐弯处要有棱角, 横线和斜线都是直的,不要弯曲。 领着学生书空 2—3 遍。 在教科书上描数字“7”,并写一行“7”。教师要行间巡视,加 强个别指导。 第二篇: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一)在教师指导下,学会看图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 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 (二)根据数量关系,以及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列式计 算.(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看图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难点:弄明 白加减法中的“括号”,“?”各表示什么. 课前准备 教具:小兔、青蛙、鱼、小鸟图.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1.看图列式计算. 2.口算练习: 7-4= 7-3= 2+5= 5-3= 1+6= 6-5= 7-2= 7-6= 3+4= 6+1= 4+2= 7-7= 5+2= 7-5= 3+3= 3.反馈看图列式: 指名说图意. 师问: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第二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二) 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知识,同学们要细心观察、积 极思考就能把今天的新知识学会. 例 1 出示小兔图:(1)引导学生看图. 师问:图上画的什么?(图上画的是草地上原来有 4 只小兔,又来 了 3 只) 师说:表示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2)引导学生说图意. ①题里 先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练说:题里先告诉我们草地上原来有 4 只小兔)②又告诉我们 什么? (学生说:又告诉我们又来了 3 只小兔)③谁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 (学生练说:题里先告诉我们草地上原来有 4 只小兔,又告诉我们 又来了 3 只)师说:知道了草地上原来有 4 只小兔,又跑来 3 只,就可 以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一共有多少只小兔?” ④谁能像老师这样给大家提一个问题? 指名提问题. 齐说一 遍.(3)引导学生把 3 句话连起来说. 师问:谁能把草地上原来有几只小兔,又跑来几只,问题是什么 连起来完整地说一遍? 自己小声练说,两人一组互相说. 指名说. 师 问: ①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用什么方法计算? ②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就要把原来 的 4 只和又来了的 3 只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③怎样列式? 自己小声说算式,然后指名说. 老师板书:4+3=7 ④算式中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