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党的**届**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发展目标,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和谐的农村新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靠的是人才,是能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大批农村实用型人才。这支队伍分布范围广、带动辐射能力强,处于农业生产的最前沿。那么,作为产粮大县的**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现状如何。下一步如何发展壮大这支队伍,使其真正成为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围绕这些问题,由**县委人才办牵头,县农业局、科技局、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的部分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于7月下旬,就**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县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县科技局的情况汇报,然后按照农区、牧区、上山乡镇和平原乡镇,将全县15个乡镇分为四类,并从四类中各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调研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对**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及今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措施和办法等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先后召开4次座谈会,有40多名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实用人才和乡镇领导干部参加。通过调研,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及开发工作基本现状 (一)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现状。近年来,**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有一定增长,尤其是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为目标,使**县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并已成为推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截止目前,全县有农村实用人才2454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75%。生产能手1221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49.76%,其中,种植能手474人,养殖能手338人,农机大户396人,其他13人。经营能人482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9.64%,其中,加工类能人230人,农村经纪人242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10人。技能型能人289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1.78%,其中,技能带动型89人,文体艺术人才196人,其他4人。 (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情况。近年来,特别是**年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县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已初见成效。一是政策体系和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县农牧民技术员职称评定暂行办法》,确定了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标准和范围,构建了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框架,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选拔人才网络,构筑了县、乡两级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网络,使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同时,规范档案管理,按照不同专业,建立人才储备数据库,涵盖种植、养殖、民间医疗、手工业、建筑等领域。相关部门还结合实际,相继制定了涉及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培训、劳务输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比如,党员科技示范户可以免费进行测土配方,养殖大户购买饲料加工设备予以相应补助等优惠政策。二是工作成效初步显现。按照《**-2010年**县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结合全县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牵头启动了“千名农民创业技术培训”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训1000名具有一定创业技能、能带领周围群众致富的新型农民,目前已培训625人次,涌现出了养猪大户高岩年、种粮大户白生成等农民科技致富的榜样,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县已建成温棚蔬菜、蔬菜保鲜、牛羊育肥等专业村20多个,年纯收入达2万元的种养殖户500多户,种植业、养殖业年增长率超过10%以上。创建了“人才+协会+公司+农户”的工作模式,先后建立生猪、温棚蔬菜、蔬菜保鲜等14个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余个。西北湾乡自成立特色养殖协会以来,通过协会带动,有80%的农民参加协会进入养殖小区,形成了养殖技术、防疫、饲料采购、销售为一体的链接线。目前,该乡已发展起投入成本小、容易饲养、收益可观、市场前景看好的骆驼、肉驴、鸵鸟等特色养殖业,协会会员已发展到600多人,特色养殖户已有100多户,养殖骆驼1000多峰、肉驴1000多头、鸵鸟150多只、各种草鸡100多万只,每年可为该乡增收500多万元。开展了农牧民职称评审。评定农民技师1人,农民助理技师7人,农民技术员454人。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底全县累计转移农牧村劳动力27635人,农民来自打工和二、三产业中的人均工资性纯收入为457.8元,较上年增加160.4元,增长53.9%。 二、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当前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来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总量偏少、文化程度偏低。全县农村实用人才2454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75%。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虽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但接受全面系统教育不够,知识面比较窄,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据调查,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7.42%,远远满足不了我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更不要说为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激励机制相对滞后,群众对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积极性不高。虽然,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新技术推广应用及农业产业化调整工作的主要载体和主力军,但因配套的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参与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领办经济实体的积极性。 (三)农村实用人才辐射作用有待加强。由于受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响,部分实用人才不愿把自己的“绝活”外传,在致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地发挥示范作用,导致能真正起带头作用的人才只占少数,高素质、高技能型产业大户,有辐射作用的产业基地较少,实用人才的辐射作用发挥还不够普遍。 通过调研与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化的吸附作用导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呈负增长。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也是人类摆脱贫困的必然选择,城市化的过程必然让一部分农村人口中的优秀人才进入城市和集镇,这是一种规律的推动。但城市化过快的发展,不仅给城市自身带来了压力,也使农村抽血过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人才缺失。目前进城的农村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在农村是一把好手,在城里却难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农民中的新生代不愿意背负历史的烙印,更不愿意过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们亲身感受到“农村太贫困,农民太辛苦,农业没希望”,98%的初、高中生不愿意留在农村,梦想用双手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天空。 (二)农村经济的不发达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技能的培训。一方面,由于教育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鲜事物速度较慢、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浓厚、担心培训经费增加创业成本、认为培训没有针对性等思想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创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客观上导致宏观政策引导、财政配套资金投入、培训机构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不到位,适应不了新形势下农村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