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临床病因及治疗分析_医学论著
产后出血的临床病因及治疗分析一医学论著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11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取保守治疗治愈107例,经保 守治疗出血无法控制而行子宫切除1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及时准确的判断引起产后出 血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对救治产后出血及降低孕产妇死亡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产后出血;病因;治疗 产后出血(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吋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1],是产科 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也是目前产科主要的急症。PPH 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因此及时分析其病因并成功地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 发病率是关系到产妇安危的重点[2]。我科于2009年6月〜2012年2月收治118例产后岀血 病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18例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29.5岁;初产妇106例,经产妇12 例;出血量680〜2900ml;所有患者均符合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1.2测量方法:(1)称重法,分别称量血染前和血染后的纱布、卫生巾等重量,计算 重量差。再按血液比重(1.05)换算为实际失血量;(2)容积法,使用带有刻度的量具收集 并测定出血量。我们采用的是两种方法相结合。 2结果 2」统计产后出血的病因?:子宫收缩乏力82例;胎盘因素16例;软产道损伤14例; 凝血功能障碍6例。 2.2转归:118例患者并发失血性休克13例,釆取保守治疗治愈107例,经保守治疗 出血无法控制而行子宫切除11例,无死亡病例。 3讨论 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措施:(1)最常见的病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宫缩乏力在产程中 已有所表现,使得产程进展缓慢,延续至胎儿娩出,任何影响产后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因素均 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3],常常为爆发性大出血,易发生休克甚至 DIC,据统计宫缩乏力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治疗措施:原则上宜迅速加强宫缩 以止血,同时给产妇输血,纠正休克,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应注意防治肾衰竭[4]。。 加强宫缩是治疗宫缩乏力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助产者迅速经腹部按摩子宫,在按摩的同 时,肌注或静脉缓慢推注催产素10U,继以宫颈注射或肌肉注射麦角新碱().2mg(有心脏病 者慎用)。然后将催产素10〜30U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滴,以维持子宫处于良好的 收缩状态。效果不佳吋可依次采用填塞宫腔法、凝血酶纱条填塞宫腔法,要警惕因填塞不紧, 宫腔內继续出血而阴道不流血的假象。通过如上处理,若仍不能奏效可采収结扎子宫动脉, 若再失败结扎骼内动脉,结扎血管或填塞宫腔仍无效时,准确掌握子宫切除的指征,符合手 术指征应立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不可犹豫不决而贻误抢救时机。(2)软产道裂伤:胎儿胎 盘娩出后,立即出现阴道持续流血,色鲜,应考虑软产道损伤。下列原因皆可导致软产道裂 伤,如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宫口未开全九过早使用腹压致裂伤,保护会阴不当或助产 手术操作不当,子宫破裂未及时发现等。治疗措施:处理原则应彻底止血,止血的有效措施 是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并按解剖结构层次缝合撕伤处,最常见的是宫颈裂伤和会阴、阴道 裂伤,应及吋缝合裂伤部位。软产道血肿行血肿切口清除术,彻底止血。缝合后放置橡皮引 流条或用碘仿纱布填塞压迫止血,24〜48h収出。(3)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剥离不全、 胎盘部分粘连、胎盘部分植入、胎盘残留都可导致产后出血。治疗措施:胎儿娩出后lOmin 胎盘未娩出,阴道大量出血,应考虑胎盘因素,应尽快除去残留或滞留在宫腔的胎盘胎膜组 织,可徒手剥离胎盘或刮宫术。若胎盘植入时,不可强行剥离,应在直视下剪除大部分子宫 壁内胎盘组织后,局部结扎止血并加强宫缩。对完全植入胎盘一般主张施次全子宫切除术。 (4)凝血功能障碍:产科并发症如妊高征、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妊娠期肝内胆汁 淤积症、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等,皆可影响凝血,可导致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治疗措施:除积极止血外,还应对病因治疗,如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 贫血等患者应输新鲜血或成分输血,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 并及吋补充血容量,最好输入新鲜血液,同吋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 总之,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判断出血原因,正确判断产后出血量, 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产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保守治疗是治疗的 重要措施,在失败的情况下,保守治疗应适可而止,严格掌握子宫切除指征与时机,适时实 施手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止血目的,而挽救了产妇的生命。近年来,由于我科医务人员重 视孕产妇产前、产时、产后的保健工作,尤其对产后出血的重视,对产程观察认真仔细,及 吋发现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加之健康教育宣传的普及,产后11!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24. [2] 郎景和,冷金花,妇科腹腔镜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 18 (2): 67. [3] 高云荷,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因素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J], 2003, 19 (5) :258. [4] 谭新华,导乐全程陪伴分娩与产后出血关系的初步探讨[J].海南医学,2006, 17(1): 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