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吸痰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低氧血症 1、原因 (1) 吸痰过程中供氧中断,导致缺氧或低氧血症。 (2) 吸痰时负压抽吸将肺内富氧气体吸出,从吸痰管周围卷入的气体是氧浓度较低的空气,导致吸入氧浓度降低。 (3) 吸痰操作过程反复,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使呼吸频率下降,引起缺氧。 (4)患者原有缺氧性疾病,吸痰前未将吸氧浓度提高,吸痰时可带走氧气,致使吸痰后患者缺氧。 (5)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过长。 2、临床表现 病人可出现发绀、呼吸困难,严重者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或烦躁不安,甚至意识丧失。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血气分析可见动脉氧分压下降。 3、预防和处理 (1)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型号,吸痰管的外径不可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 1/2。 (2) 每次吸引时间<15 s,每次吸引间隔应至少 1 min,连续吸引总时间不超过3min,让病人有适当的时间通气和氧合。 (3) 吸痰管插入深度适宜,成人经口咽吸痰深度一般为 15cm 左右,经鼻咽吸痰深度约为 16 cm,经鼻气管内吸引插管深度一般为 20cm。人工气道吸痰时插管遇到阻力或病人咳嗽时,往外提出 1 cm。避免吸痰管深入至支气管处,造成呼吸道阻塞。 (4) 机械通气或正在吸氧的病人吸痰,不宜脱离呼吸机或拔出供氧管时间过长。吸痰前后可给予纯氧 5 min,以提高血氧浓度。 (5) 吸痰时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血压等变化。 (6) 发生低氧血症者,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二、呼吸道黏膜损伤 1、原因 (1) 吸痰动作粗暴、负压过大、反复插管、吸引时间过长,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 (2) 插入吸痰管时使用负压,负压吸附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 (3) 烦躁不安、不合作的患者,由于头部难固定,在插吸痰管过程中,吸痰管的头部容易气管粘膜,造成黏膜损伤。 2、临床表现 呼吸道黏膜见黏膜破溃、充血肿胀、渗血,甚至出血。吸痰时可吸出血性痰。 3、预防和处理 (1) 选择合适型号的优质吸痰管,吸痰管前端应有多个侧孔。 (2) 吸痰动作应轻柔,吸痰前应润滑吸痰管,插管时不可使用负压。吸痰手法应是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拉吸净痰液,不可反复上下提插。 (3) 根据病人情况及痰黏稠度调节负压,成人 300~400 mmHg,儿童 250~300 mmHg。 (4) 每次吸痰的时间<15 s,不可过长时间吸痰和反复多次插管,造成黏膜损伤。 (5) 发生呼吸道黏膜损伤时,如口鼻腔黏膜损伤,可外涂抗生素软膏;若气管黏膜损伤,可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超声雾化吸入。 三、感染 1、原因 (1) 无菌吸痰用物未达到无菌要求以及没有及时更换消毒,吸痰管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 (2) 操作者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 鼻腔、口腔和气管切开处需同时吸痰时,吸口、鼻咽与吸气管内分泌物的吸痰管混用。 (4) 吸痰管反复使用。 (5) 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 2、临床表现 口、鼻咽部黏膜感染表现为局部黏膜红、肿、热、痛,可有炎性分泌物。气管或肺部感染表现为呼吸快、痰多、发热,肺部听诊湿哕音或肺部 x 线片见点片状阴影,痰培养为阳性。 3、预防和处理 (1) 采用无菌吸痰管,吸痰前检查无菌吸痰用物、吸痰管有无达到无菌要求。 (2) 吸痰用物固定个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吸痰盘内物品应每班消毒更换。 (3) 操作者吸痰前认真洗手,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 若鼻腔、口腔和气管切开处需同时吸痰时,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鼻腔或口腔。 最好准备两套吸痰管和冲洗吸痰管液,一套用于吸气管内分泌物,一套用于吸口腔及鼻咽腔分泌物。 (5)每根吸痰管只用 1 次。 (6) 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内菌群在吸痰过程中带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 (7) 避免发生呼吸道黏膜损伤,减少感染发生率。 (8) 如发生感染,予以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全身感染时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