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制度及流程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制度及流程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2、健康教育工作制度3、预防接种工作制度4、0~6 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制度5、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制度6、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制度7、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制度8、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制度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制度1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制度11、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1、卫生院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案;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及时汇总、更新至健康档案。2、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要注意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3、应通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保持资料的连续性。4、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 17 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村(居) 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5、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6、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电子健康档案应有专(兼)职人员维护。7、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城乡居民提供中医健康服务,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管理。健康体检表的中医体质辨识内容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医务人员或经过培训的其他医务人员填写。二、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 8 学时。树立全员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观念,将健康教育与日常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结合起来。2、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并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正常使用。3、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时效性。健康教育材料可委托专业机构统一设计、制作,可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闻媒体开展健康教育。4、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资料等文件,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年度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价。5、加强与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社会团体等辖区其他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6、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接受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7、要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宣传栏以及讲座、咨询活动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流程三、预防接种工作制度1、具备《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2、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资格,并经过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方可上岗。3、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利用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入户排查等方式,向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或监护人传播相关信息,主动做好辖区内服务对象的发现和管理。4、根据预防接种需要,合理安排接种门诊开放频率、开放时间和预约服务的时间,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5、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做好预防接种服务工作。6、接种单位应将接种信息及时录入计划免疫管理系统。四、0~6 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制度1、从事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2、通过妇幼卫生网络、预防接种系统以及日常医疗卫生服务等多种途径掌握辖区适龄儿童数,并加强与托幼机构的联系,取得配合,做好儿童的健康管理。3、加强宣传,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儿童家长自愿接受服务,并在单位显著位置告知免费服务内容。4、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时间相结合。鼓励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预防接种时,进行体重、身长(高)测量及化验等检查工作,并提供健康指导服务。5、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录入电子档案。6、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基本公共卫生 0~6 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流程五、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制度1、从事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孕产妇保健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国家孕产妇保健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孕产妇全程追踪与管理工作。2、加强与村(居)委会、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3、加强宣传,公示免费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使更多的育龄妇女自愿接受服务,提高系统管理率。4、将每次保健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和随访记录上,并纳入健康档案管理。5、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如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 ,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基本公共卫生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流程六、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制度1、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务。2、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具体内容详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对于已纳入相应慢病健康管理的老年人,本次健康管理服务可作为一次随访服务。3、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4、通过各种方式,每年组织辖区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包括血尿常规、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的检查。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流程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制度1、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责任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2、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预约和家庭访视等方式。3、可通过本地区门诊服务、健康体检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并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4、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中的特色和作用,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5、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服务。6、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并录入电子档案。基本公共卫生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流程八、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制度1、2 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责任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2、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预约和家庭访视等方式。3、要通过本地区门诊服务、健康体检等途径筛查和发现 2 型糖尿病患者,掌握辖区内居民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并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患者进行管理。4、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中的特色和作用,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