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期末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A
期末综合检测A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可以在乘车、船或飞机时较大量随身携带的是( ) A.硝酸钾 B.高锰酸钾 C.硫黄 D.硫酸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 g 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 B.22.4 L N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气分子 C.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的质量约为18 g D.22 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3.在无土栽培中,配制一定量的营养液,使其中含有50 mol NH4Cl、16 mol KCl和24 mol K2SO4,若改用KCl、NH4Cl、(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 ) A.2、64、24 B.64、2、24 C.30、50、12 D.16、50、24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①用剩的药品为避免浪费应放回原瓶 ②蒸发氯化钠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③称取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④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手拿着试纸经水润洗后靠近气体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 A.S+O2SO2 B.Na2CO3+CO2+H2O===2NaHCO3 C.NH4HCO3NH3↑+CO2↑+H2O D.CO2+C2CO 6.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 7.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水合氢离子: B.氢氧根: C.水合钠离子: D.水合氯离子: 8.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在水溶液中: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 B.在水溶液中:Cu(OH)2+2HNO3===Cu(NO3)2+2H2O C.Fe2O3+3CO2Fe+3CO2 D.在水溶液中:CaSO4+Na2CO3===CaCO3↓+Na2SO4 9.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 Ge4++Fe2+===Fe3++Ge3+,Sn2++2Fe3+===2Fe2++Sn4+ 由此可以确定Fe2+、Ge3+、Sn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Sn2+、Fe2+、Ge3+ B.Sn2+、Ge3+、Fe2+ C.Ge3+、Fe2+、Sn2+ D.Fe2+、Sn2+、Ge3+ 10.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的方法,AgNO3显现法就是其中一种:人的手上有汗渍,用手动过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溶液①小心涂到纸上,溶液①中的溶质就跟汗渍中的物质②作用,生成物质③,物质③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由棕色变成黑色的指纹线。用下列化学式表示这三种物质都正确的是( ) A.①AgNO3;②NaBr;③AgBr B.①AgNO3;②NaCl;③AgCl C.①AgCl;②AgNO3;③NaCl D.①AgNO3;②NaCl;③Ag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 ②在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 ③镁在空气中可剧烈燃烧,并发出强光 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Fe3O4 ⑤在空气中加热铜可生成黑色的CuO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全部 12.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种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 ) A.只有Na+ B.可能有Na+,可能有K+ C.一定有K+ D.一定有Na+,也可能有K+ 13.想一想陶瓷、玻璃、水泥三个词为什么归纳在一起,然后从所给的四个词中选出与它们同类的一个( ) A.光导纤维 B.有机玻璃 C.人造纤维 D.铝合金 14.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 ) A.少量明矾溶液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 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I溶液,再滴入淀粉溶液 C.少量Na2O2固体加入到过量NaHCO3溶液中 D.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少量Fe2(SO4)3稀溶液 15.“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老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大的金属钠(已擦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花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16.汉代器物上的颜料“汉紫”至今尚没有发现其自然存在的记载。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进行超导材料研究时,偶然发现其成分为紫色的硅酸铜钡(化学式:BaCuSi2Ox,Cu为+2价),下列有关“汉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盐的形式表示:BaSiO3·CuSiO3 B.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2SiO2 C.易溶于强酸、强碱 D.性质稳定,不易褪色 _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8分)2008年5月17日新疆电视台(午间新闻)报道:我国新增阿勒泰大气背景监测点。这标志着气候条件独特、空气质量优良的新疆阿勒泰市已成为我国第8个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点。监测点安装的监测设备可监测日常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污染物。NO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NO亦被称为“明星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________(填编号)。 A.破坏臭氧层 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氧化 C.造成酸雨 D.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 (2)在含Cu+的酶的活化中心,亚硝酸根离子(NO)可转化为NO,写出Cu+和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迎接奥运,减少空气污染,北京为汽车加装了“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